一、中国共产党执政
1、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意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基本方式:依法执政
(1)含义: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原因:依法执政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它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
(3)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重要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5)意义: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例题】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执政方式的是( )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 |
解决的问题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创造性的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
基本内容 |
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
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
核心、精髓、本质 |
核心: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
|
4、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1)为什么?
①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地位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意义: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怎样做?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①民主党派的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②民主党派参政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③深度剖析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政治上,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组织上,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相对独立的政治组织,各自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
◆法律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事业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①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政协不等于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组成与活动中,不仅有民主党派,还有中国共产党、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因此,不能说人民政协是“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人民政协不能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政协的提案、建议案没有法律约束力,也不能直接去处理行政事务。
◆政协代表是通过民主协商产生的。(人大代表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②主题:团结和民主。
③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 |
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就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
民主监督 |
对国家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批评、提出建议 |
参政议政 |
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延伸和拓展。 |
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区别
政治协商是以大政、重大问题为中心议题,以各级领导机关为具体对象,以会议为主要形式,并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参政议政不完全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对象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方法更加灵活。
【例题】中国共产党在每一次重大决策前,都会召开民主党派会议,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士对决策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体现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关系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等的制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题】2012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进行界别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展开激烈辩论。这种辩论是( )
①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体现 ②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表现 ③政协委员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表现 ④政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09-02 ]